靶向治療的出現是隨著腫瘤基因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而出現的,通過基因研究,醫學界最終確認腫瘤是由于人體內發生突變的細胞導致的。
并且認為腫瘤相關基因包括:癌基因、腫瘤抑制基因、腫瘤多藥耐藥基因、腫瘤轉移相關基因等。
什么是靶向治療,與傳統的腫瘤化療有什么區別呢?
靶向治療是指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通過基因檢測,設計出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身體后會識別靶點,識別后直接作用于目標器官上,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的細胞組織。
簡單點說就是治療的藥物可以直接瞄準腫瘤細胞,進行靶向攻擊,而之所以能靶向攻擊,是因為腫瘤細胞表面有一些正常細胞所沒有的特異性蛋白,而藥物可以識別這些特異蛋白。
化療就是用一些藥物殺死腫瘤細胞活性。腫瘤細胞在體內的生長速度很快,而化療采用的藥物是針對生長速度快的細胞比較敏感,所以化療在一定程度上能殺死腫瘤細胞。
但是由于身體內快速生長的不止是腫瘤細胞,還有骨髓細胞、頭發毛囊細胞等,化療藥物會一同殺死,這也是化療的時候會出現白細胞減少和掉頭發等現象的原因。
化療作用好,但是副作用也大。靶向治療副作用較小。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還有腫瘤細胞的情況來選擇用藥。而由于一些腫瘤比較復雜,即便采用靶向治療,也不一定能獲得明顯的好處。
醫生在給患者采用靶向治療的時候,除了要考慮患者能否收益、治療的安全性等,患者的經濟能力也是需要考慮的。
基因檢測決定個性化靶向治療成敗
靶向藥物不是對所有腫瘤患者都有療效,臨床結果顯示:不經篩選而使用靶向藥物,平均有效率僅為30%-40%。因此,在服用靶向藥前,需通過基因檢測進行靶向藥物篩選。
靶向藥物的療效與基因突變狀態是密切相關的。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委員會(FDA)規定,醫生開具靶向藥物處方前必須為患者做基因檢測;在中國雖沒有強制的要求,但在藥物說明書上有明確指出藥物的作用靶點。
例如:***藥物的說明書中明確標明:“在選擇使用本藥物治療的患者,必須由受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采用經充分驗證過的檢測方法診斷為**類型的腫瘤。
一定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靶向藥物,切忌擅作主張!
基因檢測首先要檢測哪些基因?
只要有相應的靶向藥物的基因都需要檢測。
比如現在有針對EGFR基因突變的靶向藥,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因此,EGFR基因一定做檢測。
此外,目前還有一種靶向藥物—克唑替尼,它對于存在ALK融合基因突變、ROS1基因突變以及較少出現的NKRP1融合基因突變的病人,均有很好的效果。
還有一種特殊的基因:HER2,這原本屬于乳腺癌患者突變的基因,但為什么肺癌患者也可以做呢?
現在國際治療癌癥的方向似乎有一些改變,推出異癌同治的新概念,大體的意思就是說不分癌種,分基因來治癌。舉個例子來說,即便是肺癌患者,如果檢測出來有HER2這個基因的突變,使用對應的靶向藥赫賽汀也是能達到治療效果的!
因此,對于家庭條件較好的患者,建議如果有可用藥物的基因都需要做檢測。但如果經濟實在有壓力,建議做最常見的三個靶點的基因檢測:EGFR、ALK、ROS1。
靶向治療不做基因檢測可以嗎?
在癌癥的治療過程當中,有一部分人在接受靶向治療前,選擇不做基因檢測,而這種治療方法就叫做盲試。
對比基因檢測,盲試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即能省錢又能節省時間。那么到底什么情況才可以跳過基因檢測,直接進行靶向治療呢?
1靶向藥單一
一些種類的癌癥,可能突變類型比較單一,對于靶向藥也沒有可選余地,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盲試,一旦發現沒有效果,就更改其他療法。
2生存期不樂觀
一些癌癥病人,醫生預估的生存期不足6個月,并且經濟條件也不好,這種情況,如果拿半個月時間等一個不確定的結果,就顯得太冒險,所以不如直接進行盲試,把錢用在刀刃上,挑選概率最大的進行嘗試,俗稱“闖大運”。
當然盲試也有著自己的短板,在沒有基因檢測之前,用藥基本靠“猜”,而效果也基本靠“祈禱”,所以癌癥病人治療時,對于是否進行靶向治療,應該咨詢主治醫生后再慎重決定。
有基因突變,是不是一定有靶向藥可用?
不是。基因突變的類型太多,絕大多數基因突變,目前無法明確是不是和腫瘤有關;大多數能明確和腫瘤一定相關的基因突變(比如P53突變、KRAS突變、MYC擴增等),目前尚無已經上市的靶向藥。因此,有的患者檢測了基因突變,但是依然沒有合適的、已經上市的靶向藥可以選擇。
“盲吃”靶向藥物的后果
如果不進行基因檢測,盲目的使用靶向藥物,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更有可能錯過最佳治療的時間。一旦錯用靶向藥物,就會延誤治療、加速病程惡化。
一般情況,基因檢測周期約為7-10個工作日,患者手術后,也需要兩周左右時間等待身體恢復,再進行下一步治療,因此,可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等待檢測結果。盡早進行基因檢測,便可盡早制定治療方案,及時應用于臨床治療。
靶向藥物的副作用大嗎?
相對于化療,靶向治療比較溫和,副作用較少,部分患者短期內可表現為皮疹和腹瀉,通常對癥處理即可。
靶向藥物出現耐藥怎么辦?
耐藥的根本原因是腫瘤產生了新的基因突變,最好是再次進行基因檢測。如果患者身體情況不適宜手術或者穿刺,可以使用外周血進行替代,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
建議在首次檢測就組織與血液一起檢測,獲取最全的信息,最大程度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個體化治療。
靶向藥物的保存需要注意什么?
大部分靶向藥物需要遮光、封閉保存,需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保存條件保存。藥罐開封后,把其中的棉花或干燥劑丟掉,并在有效期內服用藥物。